愿有一个人,美好如爱情


插画:endmion1


看到一期三联的爱情特刊,觉得有些话讲的特别好。翻完了,才想起之前早已看过这一期了:)


爱情由三个元素构成:亲密,激情和承诺。这三种成分的不同组合构成了千姿百态的爱情关系。

爱情分为喜欢(只有亲密),迷恋(只有激情),空爱(只有承诺),浪漫爱(亲密+激情),友谊爱(亲密+承诺),愚爱(激情+承诺),无爱(三种都没有),完爱(三种成分都有)。

我实在佩服理论工作者,像佩服理科生一样佩服他们。

居然能把这么感性的事物,用理论分析得如此透彻。

感性动物,如果能稍微把握下尺度,或许就不用对爱那么执迷。

三角理论告诉我们说,人与人任何的关系都可以称为“爱情”(只是种类不同)。喜欢,算爱情;友谊,算爱情;哪怕对一个人没有亲密,激情,承诺,都可以以“爱情”的关系彼此捆绑,那就是“无爱”了。

这么说,并非故意混淆定义,

而是,我早表示过,人与人之间的一切缘分,都值得珍藏,一切好感,都值得感恩,

因为这世上,并没有凭空而来的好意,我们得到的爱与关怀,都是对方无私奉献。

若看到这一层,怎么忍心对爱你的人不知回报,予取予求?


康德说,一切客观事实的本质都是不可知的。我们所能知道的,只是现实的表象。

在爱情中,这个表象就是故事。你的故事不仅决定了你在爱情中的思维和行为模式,而且很可能是你了解自己最重要的工具。

记得在《鹤妻》一文中,我忽然领悟到,为什么故事大多设置为以身相许。

因为情人之间的贪欲才最直接,最明显,最能给予启示。

可是,大部分人抱怨自己情场不走运,却没有意识到,正是他自己下意识地寻找相同类型的角色代入。

我们不是爱一个人,而是爱一个关于这个人的故事。直到幻象消失,再开始编织种种分手的理由,就像一开始创造种种相爱的理由。


有一句朴实的话,我特别喜欢:爱情到最后考验的是两个人性格之间最忠厚的那部分。

认识的人中有一对情侣,分手时能将对方贬得一无是处。

难道他们是今天才知道对方是什么人吗,难道当初不是自愿选择在一起的吗?

还是先了解好自己的心,明白自己的好恶,再走进一段爱情吧。


积极心理学有这样的观点,爱情首先是“给”而不是“得”,这种“给”不是以交换为条件,更不是自我牺牲的美德,而是一种丰沛生命力的展现。

给予爱人的不是物质财富,而是分享欢乐,兴趣,理解力,知识,幽默和悲伤,就是把身上一切有生命力的东西赋予别人。以生命相托付。

人不断地成长,生命力不断成长,爱情也充满蓬勃的活力。


末了问下,你会怎么形容一个人有多美好呢?

我会说,世上有一个人,美好得就像爱情本身~~

评论
热度(26)
© duoduotalk / Powered by LOFTER